小明: 东莞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但是交通拥堵问题却特别严重,特别是东莞城区的四个街道的道路红绿灯特别多,为什么不撤掉红绿灯,多建设人行天桥? 东莞城区的道路桥梁上下班高峰也非常拥堵,特别是莫屋路口—高埗路口—万江大桥—可园—博夏高架桥—智通人才市场—体育路口—电信局—会展中心这一段路,东莞在交通轨道落后的情况下实施强心战略,做大做强主城区,导致大部分人往主城区就业,交通问题日益严峻,时间都浪费在上班的路上,轨道交通R2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客流稀少,为什么不同时建设多条地铁线?建议学习深圳福田,让高铁开进市区。 深圳的规划理念比较超前,实施多中心格局,每个区都有自己的CBD,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东莞为什么不学习邻居深圳实施多中心格局?东莞水乡片区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近期有没有水乡新城的规划?现在与水乡片区一江之隔的黄埔和新塘在引进企业方面动作频频,请问水乡新城是往哪方面发展?商务金融?制造业?商业服务业?还是多元化发展?
答: 1.红绿灯的设置旨在引导交叉口车辆的有序流动,在城市交通运行中至关重要,单纯撤掉红绿灯反而会造成严重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已受到有关部门和市民的广泛关注,近期我市将大力推动交通治堵工作,构建轨道、道路、慢行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2.我局正在组织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重点研究中心城区轨道线路的进一步加密,调整居民出行结构,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3.在我市新一轮轨道线网修编规划中,结合珠三角高铁网络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趋势,将重点分析在中心城区设置高铁枢纽的可行性。4.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深圳一直是东莞学习的标杆。
东莞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位于广深之间、珠三角的核心发展走廊上,这样特殊的中间区位使东莞受到周边城市的强烈作用和影响,加上扁平化的行政架构,使得东莞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像广州一样的单中心城市,而是一个有大大小小的镇组成的城镇群的发展模式,因此这也决定了东莞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在东莞2035总规中也提出建立“城市中心-组团中心(战略节点)-镇中心”三级中心体系。城市中心不再只是以前的中心城区,只发挥城市综合服务的作用,而是采用组合的方式,以“综合服务+创新+高端产业”共同丰富城市中心的内涵。中心城区优化提升功能品质,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服务中心;松山湖与生态园统筹发展,联动周边城镇,强化创新服务职能,打造引领东莞转型升级的区域创新走廊;滨海湾新区联动深圳大空港、前海自贸区,构建东莞参与珠江口国际湾区战略的产业新高地,形成“三核驱动”的中心结构。在组团中心(战略节点)层面,培育水乡新城、常平、塘厦3个组团中心,承担所在组团分区的综合服务职能;建设虎门港、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等战略节点,发展区域性的专项服务职能。5.水乡新城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由望牛墩、洪梅、道滘三镇部分用地组成,依托穗莞深与佛莞惠城际轨道的交汇枢纽站——东莞西站规划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节点之一,是推动水乡新城片区发展的先行区和“引爆点”。6.根据水乡管委会的工作要求,已基本完成了《水乡新城概念性规划》,为水乡新城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方向指引。规划提出水乡新城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现代服务业中心,对接穗深港创新创意产业合作门户;东莞城市副中心和水乡经济区核心区”,形成“水上新城、组团生长,一核、双轴、多片”的空间格局,打造高端化产业、高品质环境、高效率交通、高品质服务,展现水乡新城的整体特色和风貌。目前,水乡管委会和我局已联合启动《水乡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轨道站点TOD、TID发展要求以及近期发展重点,进一步明确具体用地发展控制要求,为地块开发建设提供法定依据,推动水乡新城高水平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