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复

一切皆有可能: 自《东莞市基本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从2022年12月1日内实施,虽然细则上明确规定直接到辅点医院看病,三级医院报销35%,二级及以下医院报销50%,年度限额为本市上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2022年约796元/人年,但是一年的门诊报销金额约796元人民币,这对于婴幼儿和患慢性病患者来说远远不够的,因为婴幼儿体质与抵抗力没有成年人强,故容易生病,去一趟医院看普通的感冒、发烧都需要约200元左右,如果遇到检查的(验血、B超、X光等)和输液至少要几百元,患慢性病的患者一个月的药费最少就上千,严重的需要几千,加上检查,费用更好,而且很多慢性病都没有纳入特定门诊里面,导致这些不能申请特定门诊的患者就只能靠转诊来减轻医疗负担,不是患者不去社区看,而是社区没有这样的专科医生,没有各种慢性病的检查设备和技术人员,也没有各种慢性病需要的药物,社区现在的药物实在太少了,而且现在的社区基本都是以预防为主。希望领导在作出这样的决定政策之前,可以到各大医院对慢性病患者做一份民意调查,实施这个政策对这些患慢性病患者是否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这样会导致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压力问题而选择放弃治疗。对于慢性病患者来是说,人人都想在家门口的社区都能将有专科医生,有充足的药物,人人都不想山长水远跑到各大医院检查治疗,对于偏远的镇区,去一趟东莞市人民医院,至少要花费半天时间,谁也不想这样。
答: 参保人提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解答: 一是我市实施门诊共济政策,是在原有社卫门诊就医不限额的基础上,增加了辅点直接就医报销待遇。在原有门诊政策下,参保病人直接去医院就医是不能报销的。新政策充分考虑到群众对于便捷就医报销的诉求,在选定的辅点医院直接就医和享受报销待遇。同时,在社卫门诊就医,仍然延续报销上不封顶的政策。 二是按省规定,门诊限额与参保人平均工资挂钩,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过往本市数据情况预测,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涨幅约10%左右。也就是说,限额不等于定额,正常情况下,每年都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比如2023年,限额根据基数变化已经上涨至889元,涨幅11.7%。 三是门诊限额的设定,也与我市参保人的缴费情况密切相关。医保基金使用需要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医保基金收了多少钱,那就只能用多少钱。医保缴费,不仅要保门诊就医,更要保住院医疗,门诊慢性病及特殊情况保障,如新冠治疗、新冠疫苗等。 四是1月8日乙类乙管之前,按照发热门诊特殊保障政策,十大症状患者在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均享受转诊待遇,费用并未纳入限额;1月8日之后,对在任何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参保患者,只要使用新冠救治目录内药品,无论有否转诊,均享受80%的报销待遇,不纳入限额。因此,可以说,新冠疫情或其疑似症状对限额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小的。 当然,我们也会一直密切关注限额使用情况和参保群众就医需求的不断变化,在基金可承受的情况下,未来也可能通过进一步提高比例,来直接提高门诊限额。总之,我们希望利用有限的基金,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基本功能,从整体上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达到平衡保障的效果,从而确保有限的医保基金能合理用到每个参保人身上,也请广大市民能够理解 、支持我市医保工作。

留言区

0人参与 | 0条评论 查看更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