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复

城市之乱: 东莞人多、车多这个是事实,但也不能成为违法违规借口、也不能成为有关部门不尽责处理的借口。现在机动车乱停非常严重,由其城中村各条村道、巷道、路口、门口等都被乱停占领,请问这些非城市道路的乱停是由于那个部门负责,经常投拆交警说不是他们管的范围,只能通知移车,外地车连联系都不联系,城管、村委又说机动车不是他们管理范围,难道我们的政府就不能协调一个有权处理的部门吗?这个乱停已是社会最大的茅盾及冲突。现在再加上电动自行车不能停进房子,都往巷道、路口、门口等乱停再添一乱,现在连走路都难,请问这就是管理部门的能力及责任吗?电动自己行车改装、超速、乱冲、蔗挡号牌等乱像也没有见相关部门能有效管理好,在其位尽其责。没有有效管理,这些乱像只会尽来越乱,因为管理不好大家就会习惯了,违法违规的人就成了理所当然,你们再去管那就更管不了。
答: 一、关于停车秩序管理问题 当前我市的机动车保有量436.83万,加上外地在我市活跃的机动车约180万辆,而我市全部各类停车场及路内停车泊位提供的停车位仅234万个,停车资源缺口较大,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违停在我市属于较普遍的交通违法行为。 (一)目前交警的执法范畴。针对交通流量较大的主干道、严管路、重点单位(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周边路段、停车位供应充裕的商务区周边路段等进行严格执法;在夜间21时至次日凌晨7时、节假日、周六日对确实停车困难的老旧城区周边道路允许临时停车;建设推广东莞交警“随手拍”微信小程序“违法停车”举报功能,引导市民主动参与违法举报,营造警民齐抓共管氛围。 (二)关于村(社区)停车。一是目前我市村(社区)普遍存在停车位不足的情况,本村(社区)居民及外来人员多数将车辆停于村道或小巷内。根据法律规定,村道或小巷不可纳入严管路范围,交警部门查处违停容易被误认为逐利性执法,不够人性化。二是交警依法查处违停时应当在设置有相应禁止停车标志或者标线的路段进行,且该标志标线的设立主体合法、设立程序合法、内容合法、符合国标。对照上述条件,目前我市所有的村(社区)内道路均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是掣肘交警到村(社区)主动查处的违停的主要原因。三是根据公安部交管局下发的《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操作规程(试行)》,交警不得处罚在封闭管理的住宅区、单位内部道路不按相关规定停放的行为。执法实践中是按照围闭管理的村(社区)由其管理方(无论收费与否)进行疏导管理。四是市交通运输局在2024年7月出台了《东莞市推进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增加停车设施供给,创新管理手段,优化组织运营,提供均等服务,落实公平合理收费,强化法治执法保障的措施,进一步规范车辆停放秩序,缓解村(社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二、关于电动自行车秩序管理问题 东莞自2022年实行电动自行车地方管理条例,开放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及合法上路,截至目前,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306万辆,总保有量估算高达700万辆。但在非机动车道建设不足、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够高的现实情况下,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伤亡事故高发、多发。东莞交警一直将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作为事故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登记上牌、非机动车道建设、违法治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管理。 (一)实行登记上牌。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设置了106个便民注册登记服务点,开通即买即登记业务销售门店共2131家。常态化开展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集中上牌,提升电动自行车上牌服务。 (二)推动非机动车道建设。交警支队牵头交通、城管等部门推动市政府将非机动车道建设纳入“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计划用三年时间,每年新建或改造1500公里非机动车道,进一步保障电动自行车通行路权,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冲突。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已建成非机动车道1219.5公里。 (三)交通违法治理。一是坚持将电动自行车无号牌、故意遮挡污损号牌、不戴头盔、不走非机动车道、逆行、闯红灯、违法载人、非法改装等交通违法行为列入重点整治对象,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共现场查处上述违法行为389.07万宗,同比上升32.41%。二是试点创建设电动自行车违法抓拍设备,在科技赋能下拓宽监管手段、提升管理效能。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共抓拍电动自行车有效交通违法430.6万宗,处罚教育违法行为人102.3万人次,进一步倒逼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文明守法出行。 (四)交通宣传教育。利用东莞交警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和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围绕电动自行车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危害、典型事故案例等内容,制作推文和短视频,扩大群众对电动自行车安全出行知识的知晓面。结合交通安全“八进”活动,组织宣传人员走进辖区公园、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及电动自行车骑行密集区开展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劝导教育“五选一”活动、“一盔一带”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骑乘人员遵守交规,文明安全骑行。

留言区

0人参与 | 0条评论 查看更多留言